河渎神·河上望丛祠

河渎神·河上望丛祠朗读

河上望丛祠,庙前春雨来时。楚山无限鸟飞迟,兰棹空伤别离。

何处杜鹃啼不歇?艳红开尽如血。蝉鬓美人愁绝,百花芳草佳节。

译文

从河上看到,古祠隐约在树丛里,茫茫楚山笼罩着蒙蒙春雨。眷恋的鸟缓缓飞去,带走欸乃的船桨,唱着孤独的别离。

子规何处哀啼,染红杜鹃带血的心曲。相思欲绝的相思女,鬓发飘零如蝉翼。更难堪百花红艳,芳草茵绿,佳节又添相思意。

注释

河渎神:唐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牌名。双片四十九字。花庵《唐宋诸贤绝妙词选》云:“唐词多缘题,所赋《河渎神》则咏祠庙。”

丛祠:建在树丛中的古祠。一说解为很多庙宇。

兰棹:指用兰香木所造的船,泛指精美的船。棹,船桨,这里以“桨”代船。

杜鹃:又名杜宇、子规。

蝉鬓(bìn):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。愁绝:愁极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邱美琼 胡建次.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.武汉:崇文书局,2015:67-69

2、房开江 崔黎民.花间集全译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7:54-55

河渎神·河上望丛祠创作背景

  《河渎神》词调本意为咏祠庙,此词则不拘于调名本意,虽然也是咏河神祠庙之事,而意在展示男女间的离情别绪,是温庭筠众多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之一,其具体创作时间未能确证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邱美琼 胡建次.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.武汉:崇文书局,2015:67-69

  这首词虽然应词牌名写了祠庙,但其作意在于表现女子的离情别绪,展示男女间的爱恋情愫。

  上片立足于“望”,着眼于“别”。“河上”点明女主人公所在船上。“丛祠”以下,皆为望中所见,也渗透望中所感:春雨蒙蒙,正好巧妙带出离别时的迷茫心境;江天寥阔,楚山有情,鸟似恋春而迟飞,这实在也是离人情怀的曲折表达、感情的外射;“兰棹”句更为婉转深透,见船而联想到郎君的远离。而棹从水中举起,水珠滴下,也有如惜别的眼泪,更修饰以“空”字,无情有理,进入一层,看似痴想,实则深厚,不言人情而人情自见。

  下片紧接上片的一个“伤”字,纵笔驰骋,远扬开去。开始二句借物寄怨。杜鹃的啼叫声是“不如归去”,杜鹃花开,夫君应该返回。而现实是他偏偏离去了。杜鹃啼声已使人不堪,又见花开如血,这正好反衬出离情的痛楚。思路回环,笔情跳脱,并用“不歇”状声,“如血”烘色,更使哀情激越,如泣如诉。末二句从对方入手,设想心上人也在为离别忧愁,以彼衬此,把离情推进一层;同时用人美、时美,反衬伤时、伤怀。

  全词以写景为主,借景抒情,以其情真,深婉感人,一改《河渎神》词调本意,为一大创新。同时词人以灵活之笔,刻画相思愁情,参差错落,意境浑然。

温庭筠

温庭筠(约812—866)唐代诗人、词人。本名岐,字飞卿,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东南)人。富有天才,文思敏捷,每入试,押官韵,八叉手而成八韵,所以也有“温八叉”之称。然恃才不羁,又好讥刺权贵,多犯忌讳,取憎于时,故屡举进士不第,长被贬抑,终生不得志。官终国子助教。精通音律。工诗,与李商隐齐名,时称“温李”。其诗辞藻华丽,秾艳精致,内容多写闺情。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,为“花间派”首要词人,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。在词史上,与韦庄齐名,并称“温韦”。存词七十余首。后人辑有《温飞卿集》及《金奁集》。 ...

温庭筠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三河名郡郁如林,治行看君结主深。但使便宜长得请,守臣无意赐黄金。

()

江湖曾是饮清波,笔染霜华秋最多。

梦里诵君新句子,觉来无奈月明何。

()

洞庭自是君家果,霜落晴洲色渐深。收子未储千颗玉,封侯宁抵万株金。

不移淮北生生意,相馈燕南岁岁心。莫怪野人芹自美,江陵千树不同林。

()

侬似浮萍漂泊里。不道留侬,到便侬留住。柳絮随风花落处。

为侬又惹閒情绪。

()

草没亭台不见踪,故交掩泪立寒风。

食鱼客去余空馆。放鹤童归弃旧笼。

()

家住层城接御沟,承恩使越锦衣游。尺书入报明光殿,东尽扶桑看海流。

()